农村教师,管了别人的孩子,自己…

学校简介

学生活动剪影

您现在的位置: 商南教育信息网 >> 试马镇清泉九年制学校 >> 校本教研 >> 文科组 >> 教研课题 >> 文章正文

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的缺陷及思考

作者:佚名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07-10-12

 

        目前,农村中小学中以“为了学校、在学校中、基于学校、促进学生发展、教师专业成长的学校教研文化建构”的校本教研正在蓬勃发展,校本教研初步解决了农村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,与外界沟通范围小,与同行切磋少的自我封闭的局面,开阔了眼界,促进了“自我反思,互助成长”。

    由于农村学校点多面广,居所分散,加之部分领导、教师对此认识模糊,使得教研活动虽然“轰轰烈烈”,但收效不够理想,来往奔波匆忙,听时心绪飞扬,评时蜻蜓点水,研讨问题平常,出现一些怪现象,使教研活动成为“花架子”。

    现象一:认识不到位

    部分教师认为,校本教研耽误时间,分散精力,使本已繁重的教学任务再加负担,抱怨“一周忙教学,周六抓教研,跑了几十里,浪费一整天,校本教研好是好,不如多上课几节”。

    现象二:评课有困难

    一节课后,轮到大家评议,多数教师相互推辞,表现出“十二分”的谦虚,有人提议,要么排年龄排序,有人提议以座次排序,更有人提议女士优先,是国际通行惯例……评语要么苍白无力;要么泛泛而谈,不抓重点,只谈皮毛;要么三缄其口,闪烁其辞;要么好评如潮,言不由衷……也有的言辞灼灼,言辞激烈,但“上纲上线”,听者不能低首心折,欣然接纳……

    现象三:任务打折扣

    教研组活动有时是晚开早散,时间任意打“埋伏”,课前大摆“龙门阵”,课后匆忙点评散场,三五成群,交流亲情友谊,有时推杯换盏,觥筹交错,学术氛围荡然无存。

    分析:

    1.由于部分教师与个别领导主题意识不强,思想认识不到位,责任心不强,监管力度不大,造成一些活动流于形式,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。

    2.领导、教师忙于平时的业务,又要应付一次次、一级级的“检查”、“考评”,这些检查又都是硬任务,“万般检查看材料”使得领导、教师负担过重,无暇提高业务素质和现代水平。部分老师进取意识淡薄,老于世故,处事圆滑,信奉“老好人”原则,不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。

    3.重听、评课,忽略问题的研究。农村校本教研中听课、评课不少,但针对课中反映的问题如导入、结课、师生活动研究较少,更缺乏某一专题的研究,只看到现象,欠反思问题。

    4.评价机制不完善。由于农村学校居所分散、点多面广,监督难度较大,同时校本教研刚刚起步,评价机制滞后,使得“干好、干坏一个样”的大锅饭现象有生存的空间和市场。

    对策:

    一、克服消极思想,端正校本教研的态度

    广大教师的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学习、要以主人翁精神投身到教研学习当中。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和业务理论水平,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研和教学的关系,学会利用校本教研的有利机会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;学到切实有效的经验,多做实事,多研究问题。

    二、切合实际,明确活动目的

    在每次活动之前,要求老师关注哪些问题,老师们参与活动也要有自己的目标,对涉及的问题,应有明确的指向性,如明确每人都应有自己的评价意见,有什么建议。假如是我,又会这样去做,课后联系实际进行交流。不为教研而教研,要带着问题而教研。

    在研究教研方案时,要切合本校实际,如可以将老师教学实践情况中的原汁原味的作法予以评价,对老师的亮点上升为教学理念,既可研究单人问题,又可研讨群体现象,活动中既要关注联系实际的朴素课,又要关注生成中的精品课,不求花里胡哨,但求扎实有效。

    三、构建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

要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的考评制度,适当增加一些刚性措施。如制定措施,纳入评优、晋级、升职等方面的考评;另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例如,让各个教研组办出自己的特色刊物,发表自我的见解、观点,竞争光彩,即可以激励教师自我进步,又能让教师愉悦自我、体验成功。

Copyright 2007 商南县清泉九年制学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