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主任的故事
2007年的秋天来的要比往年早一些。我但任高一〈6〉班的班主任,李明从职中转入我班,他蓬松的头发、无助的眼神、满不在乎的神情。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啊,我心里冷了半截,哎,怎么样也要治病救人。我不动声色地观察了他几天,发现他上课喜欢动手动脚,作业马虎了事。我得找个机会谈一谈。
星期一班会课后,我找他到办公室谈话,问他:“李明啊,近几周来感觉怎样?”不应。又问:“有没有什么不适的地方?”不声。我平静下来;“一个人碰到挫折并不算什么,只不过磨练人而已,从职中到咱班对你仅仅是班级的调整,何苦破罐子破摔,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。”“你看长长的头发,走,理发去。”我带他到街上理发,人有精神多了。几个星期,李明表现挺好的,我暗自窃喜。
但改变一个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,二个星期后,有同学向我反映李明夜不归宿,还借同学的5元钱不还。这还了得,马上找他,一问不答、二问不理,经过我耐心再三地追问。答:“我去网吧打电子游戏了,自己的零花钱不够,只好借”。 “小小年纪不学好,现在的任务是学习而不是游戏,自己好好反思一下。”我想该给他一件事干,有了,黑板报不是挺好的一件差事吗?我说:“老师交给你一项重大的任务,好吗?”他使劲地点点头,“班上的黑板报就归你负责”。我转身从抽屉里拿出5元钱递给他,他开始不接,我说:“李明,人要信誉为本,人无信则不立,算老师借给你的,去,还给同学。”他含着泪:“对不起。”黑板报在他精心地策划下办的有声有色,多次受到政教处奖励。
光阴似箭,一晃半个学期过去了。正在暗自得意时,“不好了,不好了,李明同刘玉打起来了!我一听火冒三丈,立即提二个人到我办公室。先让他二人冷却一下。而后问道:“怎么回事,说来听听。”李明低着头不语,刘玉站站栗栗地说:“他碰了我一下,我说了他一句,他就动手打人。”“李明,是这个情况吗?”他上嘴唇咬着下嘴唇,眼泪在眼眶直打转,就是一言不发。“不说算了,就在这里站着,好好反省。”一节课回来,“实在不说就算了,什么时候想通了再跟老师说,先回去吧!”他动了动嘴,欲言又止,回教室去了。课外活动,我找来几个同学调查情况,原来是李明不小心撞了刘玉一下,刘玉说:“没有父母的孩子就是没教养,瞧他那付德性。”李明一听挥拳就打,两人扭在一起。我问:“他家里是什么情况?”他本村的同学说:“李明的父亲在他一岁煤矿遇难,他母亲受不了苦改嫁了,他一直随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,大伯和小叔周济一下”。噢,这么回事,报名时竟敢撒慌,说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不好联系,家长写爷爷的名字。一切都找到答案了:他缺乏亲情,从虚拟世界找到感情归宿;他破罐子破摔,觉得无人爱他,是多余的人;他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,但深藏在心底的是深深的自卑,才出现打人的一幕。班会课上,我说:“胡路生帮我抄一篇论文,到我办公室去。”借机支开李明,回过头来语重心长地说:“人生有三大不幸,而李明却遭遇了两件,父亲走了,母亲改嫁了;而有人竟以此作为取笑的借口,同情心何在?爱心何在?”“老师,我错了,我再也不敢取笑同学”,刘玉含着泪花说。“很好,知错就改。别人的伤心往事就像好了的伤疤,一揭就很疼,千完别揭别人的伤疤,好吗?”“好。”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。
在这个星期五下午放学回家时,“李明,我送你回家。”我带着他走在乡间的小路,西山的夕阳像燃烧的红云,明天注定又是一个好天气。来到李明的家里,比想象中还要穷,家徒四壁,阳光不时从土砖漏射进来,带来几丝光明。还有饭桌和几条竹椅,现代文明早已遗忘这里,只有一架14吋黑白电视机,再也找不到值钱的东西了。他的爷爷用衣袖擦了擦竹椅,“老师,你坐,你看,家里这个样子,真难为你了``````”。说着声音哽咽了,两行昏浊的泪水流了下来。“大伯,你别这样,我只是随便走走,世上没有趟不过去的河,何况还有这么懂事的孙子呢?”同他爷爷谈了好一会儿,我也该回家了。向他二老告别,从包里拿出几本书和文具来,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、《老人与海》、《汪洋中的一条船》送给他。李明送我到村口,“李明,再大的困难,挺一挺就过去,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过去了。李明,路就在你自己的脚下,世上没有救世主,如果有,那就是你自己。”到了村口,李明眼泪汪汪地说:“老师,我会记住你的话,谢谢你。”挥手告别。
日月如梭,一年来他一直是个勤奋、懂事、善良的孩子,成绩也始终是中上水平。路在自己的脚下。最后,祝你一路走好。”
上周我收到他的一张祝福贺卡。写道:“老师你就像茶叶一直醇到心里间,谢谢老师给我无怨无诲的教导”我心醉了,人生有如此快乐之事,何乐而不为呢?
希望李明在学业上有所作为,祝福他三年后一定能靠上好大学。
|